前线打得血肉模糊,后方援助又缩了水,基辅这仗,真是越打越难。于是,泽连斯基干脆另辟蹊径,把战场搬到了外交舞台上,上演了一出“指控外交”的好戏。
今年8月4日,泽连斯基总统冒着危险去了沃夫昌斯克前线,那里离俄控线只有5公里远。他对着镜头,直接指控俄军阵营里有来自中国、巴基斯坦、中亚和非洲多国的雇佣兵。
这个说法一抛出来,国际上立刻炸了锅。
指控的“花招”
其实,这已经不是泽连斯基第一次把矛头指向东方了。就在近期北约峰会上,他就说过俄罗斯的武器零部件里有中国的影子。
这些话挑在关键时刻说,明显就是想搞大动静,争取更多国际关注。
但奇怪的是,乌克兰方面一直没拿出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些说法。巴基斯坦外交部第二天就直接驳斥了,说乌方的指控“毫无根据”,要乌克兰给个说法。
中方也多次回应过类似指责,表示这些说法都没法核实,希望大家还是坐下来好好谈,别老是无端指责。
更让人不解的是,泽连斯基指责别人用雇佣兵,却对自家队伍里那些来自西方的雇佣兵只字不提。这操作,怎么看都有点“双标”的意思。
这种“选择性”的指控,明显是基辅在玩“议程设置”:前线顶不住了,国内腐败问题又闹得沸沸扬扬,西方援助也越来越少。
他得赶紧找个新话题,把大家的视线引开,顺便为继续跟西方要钱找个理由。乌克兰现在开口就是每年40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,还有要盟友把GDP的0.25%拿出来搞国防生产。
这些天文数字,不靠点“大威胁”的故事,恐怕是很难要到手的。
醉翁之意不在酒
那么,泽连斯基这番话,究竟是说给谁听的呢?总不可能是真指望中国和巴基斯坦能给他什么回应。
乌克兰现在根本没能力去制裁或者施压这些国家,这些指控在西方世界之外,几乎没激起什么水花。
真正的目标,估计是那个越来越不把俄乌冲突当回事的美国。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,他更关注的是贸易和美国自己那点事儿。
泽连斯基心里清楚,要特朗普继续砸钱支援乌克兰,难如登天。
所以,他试图通过炒作所谓的“中俄威胁论”,去触动北约国家心里的那根弦,让他们觉得“中俄联盟”真是个大麻烦。
这样一来,或许能把美国的战略重心重新拉回欧洲,给乌克兰带来更多援助。
但这个策略,风险可不小。它高度依赖西方对“中国威胁”是不是真有共识。一旦共识没能形成,这些指控很可能就把乌克兰自己的信誉给搭进去了。
况且,当乌克兰急需全世界的帮助时,却用这种没证据的指责去惹恼那些本可以中立甚至提供帮助的国家,这招棋,走得实在冒险。
盟友自己的“家事”
然而,就在基辅焦头烂额地寻求外部支持,甚至不惜冒着风险去指责别国的时候,它最重要的盟友——西方内部,却正在闹着“家家户户”的矛盾。
近期,美欧之间的贸易谈判简直是火药味十足。特朗普政府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%的基准关税,这让欧盟很不爽。
欧盟工业事务主管塞茹尔内已经明确放话,如果美国坚持搞这种“不对等”的关税,欧盟肯定会反击,计划对价值116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波音飞机都在名单上。
这画面想想都有点讽刺: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上大声疾呼,要大家团结起来对抗“中俄”,结果会场外面,北约最重要的两个成员——美国和欧盟,却为了贸易利益闹得不可开交。
这种内部的撕裂,直接动摇了西方能不能长期稳定、有力地支持乌克兰这个基础。基辅的那些呼声,在这种内部争吵声中,显得越来越微弱。
当西方国家连自己那点贸易利益都搞不定的时候,指望它们在乌克兰问题上能高度团结、持续投入,那真是太天真了。
泽连斯基的“指控外交”,似乎没能换来他想要的团结和援助。相反,等来的却是相关国家的严正驳斥和外交抗议。在一个被贸易战搞得四分五裂的西方世界里,指望通过制造一个外部敌人来团结盟友,这招已经不好使了。
决定沃夫昌斯克命运的,从来不是什么舆论战,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力量对比和正在悄悄改变的全球格局。基辅或许很快就会明白,当它最大的盟友们都还在为10%的关税争吵不休时,自己那每年几百亿,或者GDP千分之二点五的援助请求,听起来是多么遥远和无力。
金领速配-炒股配资皆-配资炒股开户-炒股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